信息來源于:互聯網 發布于:2021-03-27
聚己二酰丁二胺又名聚酰胺46,俗稱尼龍46,簡稱PA46。聚酰胺46由荷蘭DSM公司在1984年首先實現工業化發展。早在20世紀30年代,杜邦公司就對聚酰胺46的合成進行了研究,并制得了低分子量的聚酰胺46。1979年,固相縮聚法成功用于聚酰胺46的合成,制得了高分子量的聚酰胺46。但直到DSM公司提出以丙烯腈和氰化氫為原料生產1,4-丁二胺的方法,才使聚酰胺46合成向工業化生產邁進。至1990年,DSM公司建立了年產2萬噸的工業生產裝置。聚酰胺46的生產主要由DSM公司控制,但通過與DSM合作,日本JSR公司、帝人公司和尤尼契卡公司也具備了開發和生產聚酰胺46的能力。
分子結構
PA46工程塑料是由丁二胺和己二酸縮聚而成的脂肪族聚酰胺,雖然有尼龍66相似的分子結構,但Stanyl PA46的每個給定長度的鏈上的酰胺組數更多,鏈結構更對稱;而高度對稱的鏈結構致使其結晶度高(約為70%),而且結晶速度快,因而熔點更高(295℃),熱變形溫度也高,而長期使用溫度(CUT 5000hours)可達163℃。這些特性使Stanyl PA46比其它工程塑料如PA6、PA66、PPA和聚酯在耐熱、高溫下的機械強度、耐磨等方面具有技術優勢,并且成型周期短,加工更經濟。